zoty中欧:裴体育:赛场外的热血与温情
清晨六点的社区体育馆里,裴体育正蹲在地上系鞋带。 worn-out的运动鞋鞋底磨出了毛边,裤脚沾着昨夜整理器材时蹭到的灰尘。作为这片社区唯一的专职体育辅导员,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这样的早晨——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,他却要为即将到来的青少年篮球联赛准备场地。
“裴老师,今天还练运球吗?”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晓琳抱着篮球跑过来,鼻尖挂着细汗。裴体育抬头笑了笑,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塞给她:“当然,不过今天我们先玩个新游戏——‘音乐篮球’。”话音刚落,他打开手机里的古典乐,示意孩子们跟着节拍运球。“左脚迈出时要踩在重音上,右手拍球的力度要像弹钢琴一样均匀……”
这不是裴体育第一次用这种“另类”方法教体育。三年前他接手这个社区体育班时,面对的是一群对运动毫无兴趣的孩子:有的躲在树荫下玩手机,有的故意把篮球扔向远处逃避训练。裴体育没有强迫他们跑圈,反而带着他们去观察蚂蚁搬家——“你看,它们搬食物时也会分工合作,就像打篮球需要传球配合。”渐渐地,孩子们开始愿意听他说话,甚至主动问:“裴老师,明天我们学什么新花样?”
上周联赛抽签时,裴体育带的队伍抽到了卫冕冠军所在的组别。家长们有些焦虑,私下劝他“让孩子们随便打打就行”。可裴体育却在训练日志里写下:“体育的意义从不是输赢,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。”于是他带着孩子们去看纪录片《篮球梦》,指着屏幕里的少年说:“看,他小时候连篮筐都够不着,但现在能扣篮了。”
比赛当天,天空飘着小雨。裴体育站在场边,把外套脱下来给感冒的队员披上。当对方球队进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时,他带头鼓掌:“看看,这就是技术的力量!”下半场开场不久,晓琳在抢篮板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。裴体育立刻冲过去,熟练地帮她消肿包扎,轻声说:“没事,我们还有替补呢。”
终场哨响时,比分定格在58:65。对方队长走过来握手,裴体育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下次有机会,我们一起研究怎么防你的三分。”返程的大巴上,队员们垂头丧气。裴体育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旧篮球,“砰”地拍了一下:“你们知道吗?我18岁那年参加省运会,决赛前最后一秒投失了关键球,当时我觉得世界都要塌了。但现在想想,那场比赛教会我的,比金牌多得多。”
车窗外的夕阳把云层染成金色,孩子们望着窗外,有人小声说:“裴老师,我们明年再战好不好?”裴体育笑着点头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:“当然,而且我们要发明更酷的训练方法——比如用街舞动作练防守,用诗歌韵律练投篮。”
其实裴体育的本名并不叫“裴体育”。十年前他退役时,为了纪念那些在赛场上流过的汗、受过的伤,自己改了这个名字。他说:“体育不是职业,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它教会我们勇敢、团结,更教会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,保持一颗滚烫的心。”
此刻,体育馆的灯一盏盏亮起。裴体育擦了擦额头的汗,拿起扫帚开始清理场地。他知道,明天的太阳升起时,又会有新的孩子在篮球场上奔跑,而他会一直在这里,做那个为他们点亮热爱的引路人。
风穿过窗户,吹动墙上的奖状。其中一张格外显眼,上面写着:“最佳体育辅导员——裴体育”。落款是去年联赛的所有参赛孩子,笔迹歪歪扭扭,却比任何奖杯都珍贵。
留言: